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1953123191590245/posts/3277070249195526/
2022.10.14
RE-[福團妙音佛學院的福尼說] 正好是常師父的圓寂日。「這群人不能散……」師父示寂前那句話在心中浮現….
@.....>常師父真的有在示寂前說 “這群人不能散”嗎? 還是金女集團為了他們可以方便聚眾與掌控,故從2005年傳這句話 ( “這群人不能散-以是常師父的交代”)到2022年的現在,
即常師父真會這樣的說嗎? 且這樣說,合乎佛法?
對此,福團人是不是都該平心靜氣的思考一下呢?
RE-我們依然攜手合作,我們沒有散。
@....>這位P島妙音尼團的福尼, 曾以 “我們不能散”來化掉她對同伴一時很難解開的”不滿”情緒- 然這樣有很不得了嗎? 值得發文公告嗎?
當然,這篇文章,對將 “我們沒有散” 奉為最高的指令(或指標)的團體,可能會有一點好像”捧到解藥”的效果,
但這算是真的在解決煩惱嗎?
感覺 “我們沒有散” 是在將 ”自己綑綁在某團體-更深更久” 的 “ 越難脫險” 吧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22.10.14
心與心的最後通牒——七種施(五)
每逢法會活動,朵瑪組會用奶油混入不同的顏料,按傳統的手法,在冰水中捏出複雜的形狀,再黏於燕麥團或木板上。象徵一個美好的禮物獻給佛菩薩和大眾。因為製程繁瑣、工程浩大,彼此相互合作顯得格外重要。
這次製作這份禮物時,由於做法上的分岐,我和組長的溝通上發生了摩擦,就此開啓冷戰模式。這時,朵瑪組的學長各別前來溝通。
「你願意去道歉嗎?」他問我。
「不。」我堅決地說。
「你們這樣下去,朵瑪組會無法運作。」
「不會啊,我可以聽你的,照常運作。」
「聽我的?那我現在要你去道歉!」
「這點除外!」
半小時過去我們仍無法達成共識,最後我說,我只想做出最好的禮物給大家。
「到底什麼是最好的禮物?」學長馬上反問,自己頓時答不上,這場對談也只能就此結束。
之後,學長送來一張卡片,上頭畫了兩顆正在對話的大、小愛心。
小愛心說:I’m sorry! I didn’t do it on purpose.(對不起,我不是故意的。)
大愛心說:Oh, it’s ok. (噢,沒關係!)
學長下了最後通牒──兩週內把這卡片送給對方,結束這場無聊的冷戰。但基於找不到說服自己的理由,卡片遲遲未送出,一直躺在我書櫃的角落。
直到有一天,我看著那張卡片,突然意識到學長為我們做的種種努力。那天,正好是常師父的圓寂日。「這群人不能散……」
師父示寂前那句話在心中浮現,我不禁反問自己,就算奶油捏得再美,大家卻不願相互合作,那有什麼用?
就在那天,我終於送出了那張卡片給對方。
什麼是最好的禮物?我想我找到了答案——我們依然攜手合作,我們沒有散。
護持妙音佛學院 https://activities.gwbi.org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