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法義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法義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

修行人要注意自己的慧命,不能被哪個僧團,哪個上師,職事個人等,所控制.或侵害,當以戒為師!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1953123191590245/posts/3282911325278085/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uddhisons/posts/pfbid0x8AU1kXi4zCBR7WSuHAS7orqBMtLFdy6HderuMoYg9e7eGyVXgiwoyJ9EnukXWnzl
佛子諦聽

2022.10.21
上本下因律師開示說:

修行人要注意自己的慧命,不能被哪個僧團,哪個上師,職事個人等,所控制.或侵害,當以戒為師!

其餘有相似法敗壞佛教與僧人之處,當仔細分辨邪正,不怕威脅利誘,勇敢捨離邪師邪法才是。

比丘三衣等六物是個人財物,並非師父或僧團的私物,任何人無權力藉口令棄或奪取,或逼迫還俗,否則等同盜取。

常見大道場如此不當的作法,卻無奈無人敢指責。

 

更有些邪門,令比丘僧團依止女人,受其控制,信徒無正見,迷惑於所謂上師,終身盲目護持;

俗人好樂大名聲,舒適大地方道場,又學習被洗腦,產生羊群效應,從不聽其他道場法師的言教。

惡性循環,出家後漸發現障礙違法,又被恐怖控制,也怕離開後無法生存,不知求取解脫之道,繼續再為虎作猖,迷惑信眾,實在可悲可嘆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佛子諦聽

2020.11.13

問:某道場裡的住眾 如果要離開,道場就勒令要把他的三衣與戒牒收回去,勒令他還俗,並且告知所有護持的僧俗二眾,讓大家知道他已經不是我們道場的人了,請大家不要護持他。請問這樣如法嗎?

 

答:僧人出家是跟隨佛陀、以佛為師,如剃度時的儀軌云:「我今隨佛出家已,上某下某為和尚,如來至真等正覺,是我世尊」。

很清楚地說明僧人是跟佛出家,然後依止自己的剃度和尚學習,並不是跟某一個團體、某個山頭出家,然後宣誓一輩子只效忠於誰、當誰的子民,這並非佛陀所教。

出家之後沙彌就會有自己的幔衣、缽具,受大戒之後比丘比丘尼就會有自己的三衣,總合起來也就是:五衣、七衣、九衣、缽、具、濾水囊,簡稱為「比丘六物」。這是出家人必備隨身的用品,是透過羯磨法加被,有個人受持的特殊意義在裏頭的「法物」,而不是團體發給你、借你用,等你要離開就要給你收回來的這種概念。

 

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都是時代的產物,也早已行之有年、見怪不怪,這是我們可以去理解與體諒的。然而隨著知識發達,大家研究經律論越來越深入,很多觀念也跟著在進步。尤其這類牽涉到「根本性的問題」,說到底也只能說是道場山頭自己的作法,並不能夠代表佛法、更不會是佛說的戒律。

法怎麼說、戒律怎麼說,其實都很清楚明白擺在那裏,最好請教自己有緣、有正確觀念的善知識,才不會看到別人那樣做,就以偏概全地誤以為:喔~原來佛法是這樣子喔!原來他們出家人是這樣運作的!...只能說:「個人,不能代表團體;團體,不能代表佛教。」

( / 佛子諦聽 20201113)

 

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

超度與無我--對任何死者超度,均應以善法、正法,改變其心相續,是為首要

 對任何死者超度,均應以善法、正法,改變其心相續,是為首要。

2022.10.20

 

http://www.gelupa.org/archiver/?tid-115368.html

格魯修學社區 › 佛子聯誼論壇 › 超度與無我

zhouc 發表於 2022-10-20 10:04

超度與無我

亡人去世後,沒有不變的靈魂, 超度還有作用嗎?

zhouc 發表於 2022-10-20 11:30

《雜阿含經》中曾說,人在死的時候,壽、暖、識,三者是一起捨棄的。——“壽暖及與識,捨身時俱舍。彼身棄塚間,無心如木石。

舍暖意味著體溫降到多少攝氏度以下?

zhouc 發表於 2022-10-20 11:32

有人說,到了中陰狀態,仍然會把遺體當成我的身體、我的所有”——這種說法對嗎?

zhouc 發表於 2022-10-20 12:02

這關係到臨終關懷。 人死多久不要搬碰遺體, 多久可以火化。

 

cjysy 發表於 2022-10-20 14:26

以上諸位大德師兄所言已經非常好了。

但關於直接的遷識超度,其實要求挑戰是非常高的。
例如:直貢梯寺的天葬師,他們是從實修裡 選出非常優秀的僧人,其超度才有真實的力量。

換而言之,對於直接超度而言,掌握了心風自在的瑜伽士,可以對著剛死的死者,進行風心的強行轉換,
或將已死者的金剛身(細微身)收攝到物品,如屍體、糌粑塊上,
並以持風的成就,解開死者金剛身內脈結的阻礙,從而使其風心躍出合適的竅穴,往生淨土與善趣。
但此過程之中,不僅以能量的方式,還需要以耳語引導相應的教法。
----------------
吉天頌恭大師指出:比較好的超度,如舍利弗目犍連那樣。
某次,他們見到一匹倒在泥濘之中的牛,他們拉出它,用竹子清潔了它的污穢,它帶著感恩和信心死亡,此心導致了它往生善趣。
故而,轉化心識與法相應,是殊勝的超度,因為臨終一念,是去往何趣的核心。
無論如何,對任何死者超度,均應以善法、正法,改變其心相續,是為首要。
----------
當然,還有一種靠儀軌和信心的超度儀式,這個是否奏效,也看機緣了。
華智仁波切指出,此中需要的是慈悲心真誠的超度。
-----
關於死亡時的解脫,教法多出於《四座》,
記得宗大師對《四座》的遷識 有過詳細的注釋,有條件者也可以查閱。

zhouc 發表於 2022-10-20 14:53

漢傳淨土宗 有很多臨終往生的案例, 藏傳似乎缺乏這方面的記載?

 

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

達賴法王尊者說 "透過量學和中觀 這兩者結合之後, 去思維, 的確非常重要"

 file:///D:/User/Downloads/%E5%9B%9B%E5%9C%A3%E8%B0%9B%E4%BA%8C%E8%B0%9B%E7%B9%81%E4%BD%93%E5%B7%B2%E6%A0%A1.pdf

四聖諦&二諦

20210407 達蘭薩拉·寢宮

達賴喇嘛尊者藏語教授

蔣揚仁欽博士同聲傳譯

格賴卻英記錄整理

 

[節錄]

透過量學和中觀這兩者結合, 之後去思維, 的確非常重要,因為有時候我會跟巴厘語系佛教傳統的學者們 交流的時候,我會說:「如果沒有量學的一個訓練,等同沒有牙齒的咀嚼,這時候食物很難消化,如此我們只能引經據典而已;可是,那爛陀的佛教大學跟我們講邏輯的重要性、觀察的重要性,有了量學 的訓練等同有了一口健康的牙齒,我們在咀嚼食物的時候會有更好的吸收能力。」 

寂護論師對藏人們介紹的佛法傳承就是結合量學和中觀這兩者,這是我希望義大利的佛教徒們能夠記住的一點,其他義大利的佛教中心希望你們能夠記住上述所說的內容。 

雖然藏傳佛教是量學和中觀這兩頭巨獅坐鎮的傳統,但是一開始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是從《攝類學》、《心類學》、《因類學》開始,會根據我們的能力慢慢引導上去,由此而引導到般若和中觀。過去的這些西藏先賢大師設計這套課程內容確實花了很多的心思,而且設計得非常好,

加上他們在辯論的時候另有設計了一套辯論的語言,會以「應成故」等的這個表述很簡 潔的進行辯論,因為我們要斷除內在煩惱的時候的確需要足夠 的智慧,這時候如果能夠搭配著這套辯論的語言會更為加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[補充]

*透過陳那(5世紀)與法稱(7世紀)的二位印度論師的 "量學" 龍樹菩薩(1世紀)"中觀"- 即這兩者的結合後 再去多思維, 的確非常重要.

以量學 - 相當於我們現在說的用"邏輯去推論事情的真相" 

*藏傳格魯派就是很重視 "用合乎道理"的辯論方式,來推敲與理解佛陀所說的法理.以這樣嚴謹的學習, 比較會有一把尺的量度佛法, 而不會隨各自的領會.去解釋佛法-

因此, "量學"學習或重視, 應該是比較能避免相似法的氾濫與存在吧! 

*至於藏傳格魯派的《攝類學》、《心類學》、《因類學》等課程,那也是格魯祖師為了後來學習者 可以較輕易學會 "量學"而編出的前行教材.乃至辯論的規則等, 也都是藏傳祖師 精心為藏僧設計出來的 '互相辯證或討論"的模式-

*就格魯派來說, 就相傳了600多年,造就不少博學的格西與實證的成就者.